close

卷七、教學相長(1996-2001)

第二章、教學相長

之三、電玩人生

在職進修期間,尤其是趕畢業的那兩年,我周旋在學業、事業和家庭的三方煎熬之下,彷彿隨時都需要一個避風港,好讓我暫時逃避一切,然後才能重新面對眼前的挫折、無助、恐懼以及洶湧而來的重重壓力。

但是要逃到哪裡去呢?何處才具備如此讓人暫忘一切的功能呢?

答案就在林森路中興百貨(現在為國際數位影城)樓上的「湯姆熊歡樂世界」。

湯姆熊原是以親子同樂為主的電子遊樂場,1990年代的全盛時期,在全台的各大型百貨公司都設有據點。那時在新竹中興百貨的加盟店,在親子互動區的後面另闢了限制級的成人區,裡面全是具有賭博性質的電子機台,像是拉霸機(就是吃角子老虎)、德州撲克、以及麻將機台,而我的秘密基地就在那成排的麻將機台區。

在線上遊戲尚未成熟的年代,每當我的研究遇到瓶頸,實驗室進行合成反應的漫長等待時段,或是送兒子們上才藝班後的空檔,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前往基地報到,暫時放空一切,投入竹戰的博弈廝殺。經過一番排列組合的機械訓練之後,重回現實世界時又是一條好漢。

你還別不相信,我的博士論文中,投稿國際期刊一次就通過、而且完全不需要修改的「共聚合熱學模式」,就是在麻將機台胡了一把「大三元對對胡」之後,靈光一現的創意。

說來,我的人生中的精華時段,還真是伴著這些電子遊戲機在慢慢的演進。1980年代我剛上大學時,首都街頭到處都是電玩「金撲克」、「小蜜蜂」和「迷魂車」的電子音樂聲。那時任天堂的掌上型遊戲機Game & Watch才剛開發出來,幾個簡單的按鍵控制著單色螢幕上動作遲緩的小黑人,來回接球或者接降落傘。

那還是窮書生的年代,沒錢也沒閒,電玩是另一個世界的玩物。等到任天堂的「麻雀」軟體開發出來,我才算是真正入了魔道。

日本開發出來的麻將機台,引用的自然是日式麻將規則,和台式規則有些不同,但玩法一樣。同樣是博弈遊戲,日本人最後還是獨鍾「柏青哥」小鋼珠,麻將機台反倒是傳到賭性堅強的華人世界裡發揚光大。

大學時期為了省錢,放假回新竹多選擇較廉價的「野雞客運」,客運站裡總會有幾台投幣式的麻將機台,在等車時難免手癢,就把口袋的零錢打光為止。那時的機台簡陋,螢幕解析度差,反應也遲鈍。

後來電子產業蓬勃發展,連帶的,電動玩具也日新月異,越來越精進迷人。大約是我研究所畢業去服兵役的年代,日本Dynax公司推出了二人對戰的麻將機台「電子基盤」,不僅在台灣造成轟動,後來還流行到對岸去,歷久不衰。當兵休假時,若是心情不好,便會到西門町的「科技廣場」報到。那時的獅子林廣場裡的電玩店清一色全是電子基盤,而且人山人海一位難求,打電動的簡直比看電影的人還多。

早先投幣式的賭博機台,大多贏錢之後都可以直接退幣,諸多賭國亂象於是一一浮現。那時報紙上還會看到刊登專門破解電動麻將的分類廣告,就有財迷心竅的人匯了學費過去,結果收到的是一疊統計學的資料。後來政府下重手,禁止擺設賭博性電玩,甚至最後全面禁止各種電玩擺在街邊牟利。

圖片3電玩人生.jpg

我去湯姆熊放空的年代,麻將機型已改成「滿貫大亨」,由於是設在親子遊樂場裡,必須兌換5元一枚的代幣,就算打牌贏了,代幣也不能兌換現金,只能換成彩票,最後再兌換小禮物,算是行走在取締邊緣。那時我會把打敗滿貫大亨贏來的代幣收集放在車上,留待下回帶兒子玩湯姆熊親子區時再使用,有一陣子還讓兒子們誤以為我的車子可以變出遊樂場的代幣來。

進修告一段落之後,我就不再去跟「大亨」過招了。並不是不需要再放空,而是有一回,在湯姆熊遇到一個白目的學生,大庭廣眾之下大聲嚷嚷:「老師你也會來這喔!」向來我都不太會威脅學生,但自那以後,一連好幾屆的學生我都鄭重告誡:「凡在電玩店喊老師的,一律死當!

說是這樣說,我也沒再涉足電玩店,倒是把注意力轉移到了「娃娃機」。

所謂的娃娃機係源自美國的一種糖果分配器。早期台灣引進日本的抓物機,投幣之後可移動鐵爪抓取糖果或香煙之類的小物。1990年代改為抓取各種絨毛玩偶之後異軍突起,不但造成全島瘋迷,娃娃機台大量噴發,還回銷到日本及歐美,甚至一度在娃娃機裡出現活體的荒謬場景。

一開始,我是被源自日本漫畫《龍貓》的玩偶所吸引,夾了龍貓玩偶之後,還要再夾龍貓公車,公車夾完換迪士尼系列,小隻抓完換大隻。越夾越順手之後,就此欲罷不能,看到娃娃機就手癢,還可以在課餘傳授學生秘訣:一般商家為管控成本,會調控抓具的收緊力度,如果發現抓物之後爪子會鬆開,或者稍一抖動娃娃便落下的,就不要再試,趕快另找其他機台

一直到有一天,拉開衣櫥看到滿坑滿谷的玩偶,才驚覺自己不知何時已成了「娃娃控」,下定決心載了整車的玩偶到南寮漁港夜市,以小隻10元大隻30的價格賣給了射氣球的攤販,居然賣了三千有餘。剩下一批捨不得出手的,也在退休之後拍照完轉送給啟能中心。

五年二班的回憶錄(入世篇)-卷七 教學相長(8)電玩人生         現今娃娃機雖改名為「取物販賣機」,內容物也多以公仔和實物用品為主,但風靡程度已大不如前,年輕世代也多打線上遊戲去了,沒人知道什麼叫電動玩具,但我仍然懷念,那些有電玩的日子。

圖片3電玩人生2.jpg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傑克 的頭像
    老傑克

    老傑克的部落格

    老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